为进一步强化区域电力保供,挖掘虚拟电厂弹性负荷、精准响应企业用电需求的能力,6月20日,在成都高新区2025年迎峰度夏电力保障工作推进会上,成都高新区虚拟电厂向区内光伏、储能企业及具备负荷调节能力的大用户发出市场化响应邀请,希望更多企业接入虚拟电厂,共筑区域电力安全稳定防线。
推进会上,国网成都市高新供电公司、成都高新区发展改革局工作人员解读了《2025年电力需求侧市场化响应实施方案》和成都市《电力保障能力提升奖补细则》。作为成都高新区虚拟电厂的建设运营单位,高新发展下属倍特数能向区内企业发出接入邀请,将提供便捷接入与调度服务,助力企业主动调节用电负荷(负荷响应)优化用能结构,为其生产经营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。此外,企业通过响应电网削峰填谷的需求,和投资安装光伏板或储能设备等分布式能源项目,可以构建更加灵活、协同、智慧的能源生态。
虚拟电厂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厂,而是一套智慧能源管理系统,通过先进信息通信和数字化技术手段,实现分布式电源、储能、充电桩、工业可调负荷等基础资源有效聚合和协同优化。虚拟电厂具备的资源聚合、整体调度等特点,让“源荷互动”成为可能,对区域强化电力保供能力、提升节能降碳水平,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有重要现实意义。
2023年9月,成都高新区首座虚拟电厂在高新西区上线运行。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入选国家绿色低碳示范项目的虚拟电厂平台,成都高新区虚拟电厂通过物联网、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,将可调节负荷、分布式光伏及储能设备连接成网,形成区域电网柔性调节关键力量的“智慧充电宝”。
在2024年夏季用电高峰的考验中,这座虚拟电厂展现出强大的能力——聚合高新西区的光伏、储能,以及京东方、德州仪器、华为等206家企业,最大压降负荷达到4.65万千瓦,累计压降电量106.16万千瓦时,综合响应完成率177.7%,相当于两座小型传统电厂的发电能力。
目前,平台已成功接入206家重点用电企业,聚合了包括6.19万千瓦负荷侧资源和1万千瓦电源侧资源在内的灵活调节能力。
自虚拟电厂上线以来,成都高新区通过提供建设运营补贴等方式,持续鼓励企业接入虚拟电厂平台。为鼓励更多企业参与,高效聚合辖区内可调节负荷、企业侧分布式光伏和储能资源,今年成都高新区将预计出台“负荷响应+光伏储能”双轨激励措施,给予接入虚拟电厂平台的企业更多支持。
下一步,倍特数能将在政府引导、电网支撑下,通过技术赋能,广泛连接企业侧资源,积极探索与实践电力保障的新模式,共同做好迎峰度夏期间的电力有序供应。